高校教授炒股20年:A股風險已偏高 不擔心注冊制
“老師,招商地產還能留嗎?”
“老師,廣聚能源現在可以入嗎?”
每逢周一的證券投資課程,主講老師王立民除了授課之外,還被學生追問當下股票投資熱點,成為學生們的私人股票分析師。
為在職研究生授課的是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期貨與證券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立民,每逢周一,課余時間給學生解股票投資的“惑”已經成為常態。已經在炒股的學生,把王老師當成最佳咨詢對象,沒有炒股的學生,聽了投資課之后,也躍躍欲試,想開戶之后在證券市場一試身手。
擁有國內高校唯一一個證券模擬實驗室,是王立民特別自豪的一件事。在他看來,證券投資屬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事情,要想讓學生真正明白證券投資是怎么一回事,這套可以隨時交易系統,其作用不可小覷。
研究證券市場走勢,對于王立民而言,不僅僅是自身投資的需要,更多的是擔負著教學科研的任務。記者到王立民辦公室時,王立民正在和一個本科生討論如何建立融資融券業務對股票價格影響的模型。
短暫的交流后,王立民結束了和本科生的討論,開始接受記者的采訪。采訪伴隨著一杯考究的小葉普洱開始,茶道間的悠哉與從容,如同他的投資心態。
有著超過20年“股齡”的王立民,稱其為資深股民毫不為過。上世紀90年代初,王立民在中國人民大學工作時偶然接觸到證券,工科的學術背景讓他對這個國內的新生事物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一心想研究出股票市場的趨勢規律,1993年,王老師正式開戶,開始了自己的股民生涯。
與其他股民不同,在高校任職的王立民分析股票的工具可要專業得多。2000年,王立民主持建立了國內高校最早的證券模擬實驗室,隨后開始了在講臺上講授證券投資理念的教學生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在方便股民交易的同時,也使得各種投資模型的建立更加快捷準確。尋找一個適合的模型來分析研究證券市場,是王立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2007年,他主持開發了“大學生模擬交易所系統”和“股票指數選時交易系統”,并獲得國家軟件著作權。
理論指導實踐,也需要經過時間的磨礪,才能逐漸尋找出最完美的結合點。雖然長期研究證券市場走勢,但在股海浮沉20余年,證券市場每一次的漲漲跌跌,王立民也未能幸免。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積累,他已經掌握了如何“保住”賺來的錢的竅門。
如今,“風險控制”已經成為王立民投資最重要的事情,賺錢則被放到了第二位。王立民認為,我國在投資者風險教育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雖然在開戶時會有一個風險承受力的測試,但這種測試多數淪為形式,對于很多投資者而言,當風險真正出現時,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的承受力。“可以到我這兒模擬交易一天,感受一下證券市場的跌宕起伏,然后想想自己究竟能不能承受。”王老師笑著說,這樣才算是真正的風險承受力測試。
“政府制定完善的監管措施,其他都交給市場自己去決定就好了。”王立民覺得,現在比較好的事情就是政府干預明顯減少了,在一定程度上,市場可以發揮主動作用。對于很多股民都關心的注冊制,王立民認為真正實施,至少要兩年以后了,現在還沒必要擔心注冊制的推出對A股的影響。
“從我的模擬系統來看,現在證券市場的風險已經偏高了。”臨走時,王立民再次提醒記者。
- 上一篇:全新家族前臉 新款歐藍德亮相紐約車展 2015/4/4
- 下一篇:沒有啦

